从cocos2d-x 2.0之后,就改用OpenGL ES 2.0,但是android模拟器直到4.0.3版本开始才支持ES 2.0,所以需要新建一个高于4.0.3的模拟器
记得勾选那个Use host GPU
NDK请使用 r8之后的版本,早期的版本存在BUG ,真机可以,模拟器不行,另外 VM Heap默认只有16M ,如果程序出问题,这个修改大一些。
从cocos2d-x 2.0之后,就改用OpenGL ES 2.0,但是android模拟器直到4.0.3版本开始才支持ES 2.0,所以需要新建一个高于4.0.3的模拟器
记得勾选那个Use host GPU
NDK请使用 r8之后的版本,早期的版本存在BUG ,真机可以,模拟器不行,另外 VM Heap默认只有16M ,如果程序出问题,这个修改大一些。
After a bit of googling and going through the mailing lists, I finally found the solution:
1. Go to ./repo/manifests
2. $ git reset --hard
3. $ repo sync
[Please note that there are two dashes "- -" before 'hard']
repo撤销本地修改
1 |
repo forall -c git reset --hard HEAD |
有的时候修改本地代码了,再次同步的时候会报错,需要清理代码的时候,可以执行这个命令
屡次重装系统之后,SVN终于出错了,浏览某些版本库的时候报告
1 |
Could not open the requested SVN filesystem |
搜索了半天,找到解决方法
将原来的Repository导出为一个文件dumpfile
1 |
$ svnadmin dump path/to/old-repo > dumpfile |
将dumpfile导入到新的Repository
1 |
$ svnadmin load path/to/new-repo < dumpfile |
导入备份库到某一个库的某一个文件夹下。
1,在已存在库repos1下,新建文件夹trunk。
2,在在Shell里输入
1 |
$ svnadmin load ~/.Repositories/EduAssistant --parent-dir /trunk < ~/EduAssistant.dump |
(将备份文件EduAssistant.dump导入到repos1下的trunk文件夹下。)
选中工程,在Info中的Localizations按+号,为InfoPlist.strings创建本地化。
添加完成后会出现这么几个文件,箭头指向的就是生成的语言信息文件
然后选中下图指示的文件
在空白处单击
选择 Add Row ,增加 “Application has localized disolay name”,如果你选择过 "Show Raw Key/Values",那么对应添加的应该是 "LSHasLocalizedDisplayName" 添加后,选择属性为 "YES"
接下来,就是 ,如果是给 iPAD ,iPhone 开发的则添加如下
在InfoPlist.strings(English)添加 CFBundleDisplayName = "TestLocalization";
在InfoPlist.strings(Chinese)添加 CFBundleDisplayName = "本地化测试";
如果是给 Mac 开发的,则添加
在InfoPlist.strings(English)添加 CFBundleName = "TestLocalization";
在InfoPlist.strings(Chinese)添加 CFBundleName = "本地化测试";
最近在琢磨Arduino,淘宝了很多,决定做个小车来玩玩,很简单,结果却折腾了许久。算是刚刚上道。废话少说,先上一张初步成品图片。
来一张没有盖上盖子的,盒子内部是一个四路直流电机驱动模块。
具体的接线部位的照片
注意接线点,途中的D1,D2 为一个电机的控制信号线,C1,C2 为另一个电机的控制线,传输的信号可以为 00,01,10,11四种信号,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动。
图中的黄线和蓝线,是连接电机的线。
控制板为 Arduino MEGA2560 的主板外加传感器扩展版。
扩展版的图片为
组合在一块以后,电机控制板与Arduino 2560 的控制板的具体接线为
注意的情况是,这个扩展版的正负极印反了,因此凡是标记着 “+”的为负极,凡是标记着“-”的为正极。
具体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如D1,D2 与 7,8 号线连接,通过控制这两个端口的信号的高低来控制控制电机控制板。
注意控制板上面的标记着VIN和GND的那个插点,那个是外界电源的插点。
具体的插点,看图
注意上图圈中的部分,其中黄线圈中的部分是电机驱动板的连线,用来控制电机驱动板。
红线部分圈中的为超声传感器的连接线。
黑色线圈中的为电源线的连接线。
其中 黑色线标记的连线与电机控制板的电源输入端,共享一个电源,也就是电机驱动板和Arduino 2560板子是并联到电池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 Arduino 2560 与超声传感器的链接方式
注意超声传感器有四根接线,应当如何接线呢?
具体我们是这样子的,
1.Arduino 2560 扩展版的 任意一个 “-”与超声传感器的“VCC”,注意,由于扩展版印反了,因此实际上的“-”其实是“+”
2.Arduino 2560 扩展版的 任意一个 “+”与超声传感器的“GND”,注意,由于扩展版印反了,因此实际上的“-”其实是“+”
3.超声传感器的“Trige”与 Arduino 2560 扩展版的 任意一个 数字接口连线,本例中用到了 48 号口子,原因仅仅是因为布线比较方便,其实可以任意口子。该接口应当在代码中初始化为输出端口,用来给传感器发送工作信号。
4..超声传感器的“Echo”与 Arduino 2560 扩展版的 任意一个 数字接口连线,本例中用到了 49 号口子,原因仅仅是因为布线比较方便,其实可以任意口子。该接口应当在代码中初始化为输入端口,用来读取传感器发回的数据。
至此,基本的布线已经完成。
硬件部分完成,接下来就是软件部分的逻辑了,直接先上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
//this file is a example for motor control board //Control LeftFrontWheel int MosfetLeftFrontWheel0 = 8; //Left Front Wheel int MosfetLeftFrontWheel1 = 9; //Left Front Wheel int MosfetRightFrontWheel0 = 2; //right front wheel int MosfetRightFrontWheel1 = 3; //right front wheel int MosfetLeftTailWheel0 = 4; int MosfetLeftTailWheel1 = 5; int MosfetRightTailWheel0 = 6; int MosfetRightTailWheel1 = 7; //超声传感器部分 const int TrigPin = 49; const int EchoPin = 48; float cm; #define MAX_CAR_SPAN_CM 40 //CM void setup() { pinMode(MosfetLeftFrontWheel0, OUTPUT); pinMode(MosfetRightFrontWheel0, OUTPUT); pinMode(MosfetLeftTailWheel0, OUTPUT); pinMode(MosfetRightTailWheel0, OUTPUT); pinMode(MosfetLeftFrontWheel1, OUTPUT); pinMode(MosfetRightFrontWheel1, OUTPUT); pinMode(MosfetLeftTailWheel1, OUTPUT); pinMode(MosfetRightTailWheel1, OUTPUT); //超声传感器部分 Serial.begin(9600); pinMode(TrigPin, OUTPUT); pinMode(EchoPin, INPUT); } void loop() { digitalWrite(TrigPin, LOW); //低高低电平发一个短时间脉冲去TrigPin delayMicroseconds(2); digitalWrite(TrigPin, HIGH); delayMicroseconds(10); digitalWrite(TrigPin, LOW); cm = pulseIn(EchoPin, HIGH) / 58.0; //将回波时间换算成cm cm = (int(cm * 100.0)) / 100.0; //保留两位小数 Serial.print(cm); Serial.print("cm"); Serial.println(); while(cm>MAX_CAR_SPAN_CM) { //init MOSFE Pin digitalWrite(MosfetLeftFrontWheel0, HIGH); digitalWrite(MosfetRightFrontWheel0, HIGH); digitalWrite(MosfetLeftTailWheel0, HIGH); digitalWrite(MosfetRightTailWheel0, HIGH); digitalWrite(MosfetLeftFrontWheel1, LOW); digitalWrite(MosfetRightFrontWheel1, LOW); digitalWrite(MosfetLeftTailWheel1, LOW); digitalWrite(MosfetRightTailWheel1, LOW); delay(200); //停车 digitalWrite(MosfetLeftFrontWheel0, LOW); digitalWrite(MosfetRightFrontWheel0, LOW); digitalWrite(MosfetLeftTailWheel0, LOW); digitalWrite(MosfetRightTailWheel0, LOW); digitalWrite(MosfetLeftFrontWheel1, LOW); digitalWrite(MosfetRightFrontWheel1, LOW); digitalWrite(MosfetLeftTailWheel1, LOW); digitalWrite(MosfetRightTailWheel1, LOW); //delay(200); digitalWrite(TrigPin, LOW); //低高低电平发一个短时间脉冲去TrigPin delayMicroseconds(2); digitalWrite(TrigPin, HIGH); delayMicroseconds(10); digitalWrite(TrigPin, LOW); cm = pulseIn(EchoPin, HIGH) / 58.0; //将回波时间换算成cm cm = (int(cm * 100.0)) / 100.0; //保留两位小数 Serial.print(cm); Serial.print("cm"); Serial.println(); } //前方有障碍物,转弯 if(cm<=MAX_CAR_SPAN_CM) { digitalWrite(MosfetLeftFrontWheel0, LOW); //digitalWrite(MosfetRightFrontWheel0, LOW); // digitalWrite(MosfetLeftTailWheel0, LOW); digitalWrite(MosfetRightTailWheel0, LOW); digitalWrite(MosfetLeftFrontWheel1, HIGH); // digitalWrite(MosfetRightFrontWheel1, HIGH); // digitalWrite(MosfetLeftTailWheel1, HIGH); digitalWrite(MosfetRightTailWheel1, HIGH); delay(200); } } |
代码还是比较简单的,具体的控制端口,还是要根据当时布线的方便性来处理,这个都是可以变动的。
以上仅供暂时的参考,电机控制部分的代码没有使用PWM,所以,小车走走停停,呵呵,后期继续改动了,暂时就写到这里吧。
mac中设置PATH环境变量的命令:
1 |
sudo vim /etc/paths |
将路径添加到里面去, 一行一个路径
macPorts需要添加的路径: /opt/local/bin /opt/local/sbin
注意:即便添加成功,未必运行成功;在制定路径下得脚本必须具是executable, 否则就会被在搜索时被忽略。
1 |
sudo chmod +x XXX |
而在Ubuntu下,则只需要修改/etc/.profile或者 ~/.profile或~/.bashrc等修改
安装macPorts后需要设置PATH环境变量,
查看当前环境变量命令:
1 |
echo $PATH |
1. 确定是否正确连接手机了
1 |
adb devices |
2. 进入shell
1 |
adb shell |
3. shell中输入命令
1 2 3 4 |
su mount -o rw,remount -t yaffs2 /dev/block/mtdblock3 /system chmod 777 /system exit |
4. 然后你就有系统目录的读写权限了,例如你就可以使用adb push 把文件push到系统目录中去了.
上面的/system 为要访问的目录,如果要访问data目录则替换成/data 即可
以上是针对/system 目录的情况,当时当我们希望把 /data/data目录下面的文件拷贝出来的时候,却发生了问题,提示没有权限
原因在于 chmod 的缘故,chmod仅仅对当前目录进行了权限修改,下面的子目录还是没有权限
怎么办呢
1 2 3 |
chmod 777 /system 修改成为 chmod -R 777 /system |
就可以了,这个 -R 参数就是所有子目录一并处理
每次关机,修改都无效的,需要重新修改。
如果以上的方法,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则考虑执行如下命令,重新挂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adb shell # mount rootfs / rootfs ro 0 0 tmpfs /dev tmpfs rw,mode=755 0 0 devpts /dev/pts devpts rw,mode=600 0 0 proc /proc proc rw 0 0 sysfs /sys sysfs rw 0 0 none /dev/cpuctl cgroup rw,cpu 0 0 /dev/block/mtdblock0 /system yaffs2 ro 0 0 /dev/block/mtdblock1 /data yaffs2 rw,nosuid,nodev 0 0 /dev/block/mtdblock2 /cache yaffs2 rw,nosuid,nodev 0 0 |
可以看得出/system的权限是ro即是read onl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mount -o remount /dev/block/mtdblock0 /system # mount rootfs / rootfs ro 0 0 tmpfs /dev tmpfs rw,mode=755 0 0 devpts /dev/pts devpts rw,mode=600 0 0 proc /proc proc rw 0 0 sysfs /sys sysfs rw 0 0 none /dev/cpuctl cgroup rw,cpu 0 0 /dev/block/mtdblock0 /system yaffs2 rw 0 0 /dev/block/mtdblock1 /data yaffs2 rw,nosuid,nodev 0 0 /dev/block/mtdblock2 /cache yaffs2 rw,nosuid,nodev 0 0 |
可以看到/system的权限变了,变成read write了。
转载自 http://www.cnblogs.com/ainiaa/archive/2011/12/05/2276989.html
可用一些小工具来管理 Ubuntu 的启动选项:
功能更全的工具:sysv-rc-conf
1 2 |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sysv-rc-conf |
运行:
1 |
sudo sysv-rc-conf |
也可以直接加入启动程序,例如把 /etc/init.d/red5 加入到系统自动启动列表中:
1 |
sudo sysv-rc-conf red5 on |
其他使用方法请自行Google
也可以直接修改
直接改 /etc/rc0.d ~ /etc/rc6.d 和 /etc/rcS.d 下的东西,S开头的表示启动,K开头的表示不启动,
例如:想关闭 Red5 的开机自动启动,只需
1 2 |
sudo mv /etc/rc2.d/S20red5 /etc/rc2.d/S20red5 |
就可以了。
Ubuntu自动启动程序
首 先,linux随机启动的服务程序都在/etc/init.d这个文件夹里,里面的文件全部都是脚本文件(脚本程序简单的说就是把要运行的程序写 到一个 文件里让系统能够按顺序执行,类似windows下的autorun.dat文件),另外在/etc这个文件夹里还有诸如名为rc1.d, rc2.d一直到rc6.d的文件夹,这些都是linux不同的runlevel,我们一般进入的X windows多用户的运行级别是第5级,也就是rc5.d,在这个文件夹下的脚本文件就是运行第5级时要随机启动的服务程序。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个rc (1-6).d文件夹下的文件其实都是/etc/init.d文件夹下的文件的一个软连接(类似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也就是说,在 /etc/init.d文件夹下是全部的服务程序,而每个rc(1-6).d只链接它自己启动需要的相应的服务程序!
要 启动scim (某一程序),我们首先要知道scim程序在哪里,用locate命令可以找到,scim在/usr/bin/scim这里,其中usr表 示是 属于用户的,bin在linux里表示可以执行的程序。这样,我就可以编写一个脚本程序,把它放到/etc/init.d里,然后在rc5.d里做一个相 应的软链接就可以了。
这个脚本其实很简单,就两行:
1 2 |
#!/bin/bash /usr/bin/scim |
第一行是声明用什么终端运行这个脚本,第二行就是要运行的命令。
还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rc5.d里,每个链接的名字都是以S或者K开头的,S开头的表示是系统启动是要随机启动的,K开头的是不随机启动的。这 样,你就可以知道,如果我要哪个服务随机启动,就把它名字第一个字母K改成S就可以了,当然,把S改成K后,这个服务就不能随机启动了。因此,我这个链接 还要起名为SXXX,这样系统才能让它随机启动。
1 |
在RH下,rc.local是默认启动的最后一个脚本文件,所以, |
1 |
如果你想要随机启动,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rc.local的尾部加入/usr/bin/scim,这样就可以了。 |
Linux 自动启动程序
1.开机启动时自动运行程序
Linux 加载后, 它将初始化硬件和设备驱动, 然后运行第一个进程init。init根据配置文件继续引导过程,启动其它进程。通常情况下,修改放置在 /etc/rc或 /etc/rc.d 或 /etc/rc?.d 目录下的脚本文件,可以使init自动启动其它程序。例如:编辑 /etc/rc.d/rc.local 文件(该文件通常是系统最后启动的脚本),在文件最末加上一行“xinit”或“startx”,可以在开机启动后直接进入X-Window。
2.登录时自动运行程序
用 户登录时,bash首先自动执行系统管理员建立的全局登录script :/ect/profile。然后bash在用户起始目录下按顺序查找三个特殊文件中的一个:/.bash_profile、/.bash_login、 /.profile,但只执行最先找到的一个。
因此,只需根据实际需要在上述文件中加入命令就可以实现用户登录时自动运行某些程序(类似于DOS下的Autoexec.bat)。
3.退出登录时自动运行程序
退出登录时,bash自动执行个人的退出登录脚本/.bash_logout。例如,在/.bash_logout中加入命令“tar -cvzf c.source.tgz *.c”,则在每次退出登录时自动执行 “tar” 命令备份 *.c 文件。
4.定期自动运行程序
Linux有一个称为crond的守护程序,主要功能是周期性地检查 /var/spool/cron目录下的一组命令文件的内容,并在设定的时间执行这些文件中的命令。用户可以通过crontab 命令来建立、修改、删除这些命令文件。
例如,建立文件crondFile,内容为“00 9 23 Jan * HappyBirthday”,运行“crontab cronFile”命令后,每当元月23日上午9:00系统自动执行“HappyBirthday”的程序(“*”表示不管当天是星期几)。
5.定时自动运行程序一次
定时执行命令at 与crond 类似(但它只执行一次):命令在给定的时间执行,但不自动重复。at命令的一般格式为:at [ -f file ] time ,在指定的时间执行file文件中所给出的所有命令。也可直接从键盘输入命令:
1 2 3 4 5 6 |
$ at 12:00 at>mailto Roger -s ″Have a lunch″ < plan.txt at>Ctr-D Job 1 at 2000-11-09 12:00 2000-11-09 12:00时候自动发一标题为“Have a lunch”,内容为plan.txt文件内容的邮件给Roger。?9 12:00 2000-11-09 12:00时候自动发一标题为“Have a lunch”,内容为plan.txt文件内容的邮件给Roger。er。ger。er。 |
摘抄自 http://www.cnblogs.com/ximu/articles/2119136.html ,部分内容已经验证
一、SVN安装
1.安装包
1 |
$ sudo apt-get install subversion |
2.添加svn管理用户及subversion组
1 2 3 |
$ sudo adduser svnuser $ sudo addgroup subversion $ sudo addgroup svnuser subversion |
3.创建项目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
$ sudo mkdir /home/svn $ cd /home/svn $ sudo mkdir fitness //注意这个 fitness指的是工程的名字,可以自己定义 $ sudo chown -R root:subversion fitness $ sudo chmod -R g+rws fitness4.创建SVN文件仓库 $ sudo svnadmin create /home/svn/fitness5.访问方式及项目导入: $ svn co file:///home/svn/fitness #或者 $ svn co file://localhost/home/svn/fitness |
如果您并不确定主机的名称,您必须使用三个斜杠(///),而如果您指定了主机的名称,则您必须使用两个斜杠(//).
//--
下面的命令用于将项目导入到SVN 文件仓库:
1 |
$ svn import -m "New import" /home/svn/fitness file:///home/svnuser/src/fitness |
一定要注明导入信息
6.访问权限设置
修改 /home/svn/fitness目录下:,新版本三个文件在conf目录下面
svnserve.conf 、passwd 、authz三个文件,行最前端不允许有空格,否则会提示错误 svnserve.conf:20: Option expected
//--
编辑svnserve.conf文件,把如下两行取消注释
1 2 |
password-db = password authz-db = authz |
然后加上
1 2 3 4 |
# [general] anon-access = read auth-access = write password-db = passwd |
其中 anon-access 和 auth-access 分别为匿名和有权限用户的权限,默认给匿名用户只读的权限,但如果想拒绝匿名用户的访问,只需把 read 改成 none 就能达到目的。
编辑/home/svnuser/etc/passwd
1 2 3 4 |
[users] mirze = 123456 test1 = 123456 test2 = 123456 |
编辑/home/svnuser/etc/authz如下
1 2 3 4 5 6 |
[groups] admin = mirze,test1 test = test2 [/] @admin=rw *=r |
这里设置了三个用户mirze,test1,test2密码都是123456
其中mirze和test1属于admin组,有读和写的权限,test2属于test组只有读的权限
7.启动SVN服务
1 |
$svnserve -d -r /home/svn |
描述说明:
-d 表示svnserver以“守护”进程模式运行
-r 指定文件系统的根位置(版本库的根目录),这样客户端不用输入全路径,就可以访问版本库
如: svn://192.168.12.118/fitness
这时SVN安装就完成了.
局域网访问方式:
例如:
1 |
svn checkout svn://192.168.12.118/fitness --username mirze --password 123456 /var/www/fitness |
注意 提交的时候有时会报告 db/txn-current-lock: 权限不够 或者 txn-current-lock : Permission denied 之类的信息,这是因为在创建版本库的时候用的是root权限,所以svn用户就更新不了db/目录下的文件了(因为提交会更新SVN服务器上版本库中的 db/目录)。解决方案就是把db/目录下的文件都修改成svn用户并修改读写权限。操作如下:
切换到svn 的根目录,执行如下命令,貌似只执行第二条就足够了。
1 2 |
$sudo chown svn:svn -R db/ $sudo chmod 777 -R db/ |
二、HTTP:// [apache]
1.安装包 [已安装subversion]
1 |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apache2-svn |
创建版本仓库:
1 |
sudo svnadmin create /目录地址 |
目录地址必须存在,这个就是保存版本仓库的地方,不同的版本仓库创建不同的文件夹即可,比如:
1 |
$sudo svnadmin create /home/svn/project |
本来/home/svn/project这个目录下什么都没有,执行下面的命令之后再去看一下,多出一些文件和文件夹,我们需要操作的是conf这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下有一个文件,叫做passwd,用来存放用户名和密码。
然后把这个版本仓库目录授权给apache读写:
1 |
$sudo chown -R www-data:www-data /目录地址 |
然后来到打开apache配置文件:
1 |
$sudo gedit /etc/apache2/mods-available/dav_svn.conf |
加入如下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
<Location /project> DAV svn SVNPath /home/svn/project AuthType Basic AuthName “myproject subversion repository” AuthUserFile /home/svn/project/conf/passwd #<LimitExcept GET PROPFIND OPTIONS REPORT> Require valid-user #</LimitExcept> </Location> |
location说的是访问地址,比如上述地址,访问的时候就是
http://127.0.0.1/project
其中有两行被注释掉了,以保证每次都需要用户名密码。
最后一步就是创建访问用户了,建议将用户名密码文件存放在当前版本仓库下conf文件夹下,这样版本仓库多的时候无至于太乱。
因为conf文件夹下已经存在passwd文件了,所以直接添加用户:
1 |
$sudo htpasswd -c /home/svn/project/conf/passwd test |
然后输入两遍密码,laoyang这个用户就创建好了。
打开/home/svn/project/conf/passwd这个文件,会开到形如如下形式的文本:
test:WEd.83H.gealA
创建以后,再次需要往别的版本仓库添加这个用户,直接把这一行复制过去就可以了。
重启apache就可以了。
1 |
$sudo /etc/init.d/apache2 restart |
三、 同步更新 [勾子]
同步程序思路:用户提交程序到SVN,SVN触发hooks,按不同的hooks进行处理,这里用到的是post-commit,利用post-commit到代码检出到SVN服务器的本地硬盘目录,再通过rsync同步到远程的WEB服务器上。
知识点:
1、SVN的hooks
# start-commit 提交前触发事务
# pre-commit 提交完成前触发事务
# post-commit 提交完成时触发事务
# pre-revprop-change 版本属性修改前触发事务
# post-revprop-change 版本属性修改后触发事务
通过上面这些名称编写的脚本就就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了,相当强大。
2、同步命令rsync的具体参数使用
3、具有基个语言的编程能力bash python perl都可以实现
post-commit具体实现细节
post-commit脚本
1 |
$sudo vim /home/svn/fitness/hooks/post-commit |
注意:编辑完成post-commit后,执行:sudo chmod 755 post-commit
内容:
1 2 3 |
#!/bin/sh export LANG=zh_CN.UTF-8 sudo /usr/bin/svn update /var/www/www --username mirze --password 123456 |
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Set variable SVN=/usr/bin/svn WEB=/home/test_nokia/ RSYNC=/usr/bin/rsync LOG=/tmp/rsync_test_nokia.log WEBIP="192.168.0.23" export LANG=en_US.UTF-8 #update the code from the SVN $SVN update $WEB --username user --password password #If the previous command completed successfully, to continue the following if [ $? == 0 ] then echo "" >> $LOG echo `date` >> $LOG echo "##############################" >> $LOG chown -R nobody:nobody /home/test_nokia/ #Synchronization code from the SVN server to the WEB server, notes:by the key $RSYNC -vaztpH --timeout=90 --exclude-from=/home/svn/exclude.list $WEB root@$WEBIP:/www/ >> $LOG fi |
以上是具体的post-commit程序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定义变量,主要是用过的命令的路径。因为SVN的考虑的安全问题,没有调用系统变量,如果手动执行是没有问题,但SVN自动执行就会无法执行了。
2、SVN update 之前一定要先手动checkout一份出来,还有这里一定要添加用户和密码如果只是手动一样会更新,但自动一样的不行。
3、加上了对前一个命令的判断,如果update的时候出了问题,程序没有退出的话还会继续同步代码到WEB服务器上,这样会造成代码有问题
4、记得要设置所属用户,因为rsync可以同步文件属性,而且我们的WEB服务器一般都不是root用户,用户不正确会造成WEB程序无法正常工作。
5、建议最好记录日志,出错的时候可以很快的排错
6、最后最关键的数据同步,rsync的相关参数一定要清楚,这个就不说了。注意几个场景:
这里的环境是SVN服务器与WEB服务器是开的
把SVN服务器定义为源服务器 WEB服务器为目的服务器
场景一、如果目的WEB服务器为综合的混杂的,像只有一个WEB静态资源,用户提交的,自动生成的都在WEB的一个目录下,建议不要用–delete这个参数
上面这个程序就是这样,实现的是源服务器到目的服务器的更新和添加,而没有删除操作,WEB服务器的内容会多于源SVN的服务器的
场景二、实现镜像,即目的WEB服务器与源SVN服务器一样的数据,SVN上任何变化WEB上一样的变化,就需要–delete参数
场景三、不需要同步某些子目录,可能有些目录是缓存的临时垃圾目录,或者是专用的图片目录(而不是样式或者排版的)要用exclude这个参数
注意:这个参数的使用不用写绝对路径,只要目录名称就行 aa代表文件 aa/ 代表目录 ,缺点就是如果有多个子目录都是一样的名称那么这些名称就都不会被同步
建议用–exclude-from=/home/svn/exclude.list 用文件的形式可以方便的添加和删除
exclude.list
.svn/
.DS_Store
images/
利用SVN的钩子还可以写出很多的程序来控制SVN 如代码提交前查看是否有写日志,是否有tab,有将换成空格,是否有不允许上传的文件,是否有超过限制大小的文件等等。
之前在网上找有关动态创建控件的帖子,发现没有几个人说的很明白;所以,决定自己写篇日志,将其说清楚。
1 |
LinearLayout lLayout = new LinearLayout(this);(这里的this是一个Context变量); |
1 |
lLayout.setOrientation(LinearLayout.VERTICAL);还有的就不说了。 |
1 2 |
EditText editText = new EditText(this); Button button = new Button(this);//这里的this都是一个Context变量; |
1 2 3 |
editText.setLines(3); editText.setGravity(Gravity.TOP|Gravity.LEFT); button.setText("插入随机表情"); |
1 2 3 |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 lParams = new LayoutParams(LinearLayout.LayoutParams.MATCH_PARENT,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WRAP_CONTENT);//这个属性是设置空间的长宽,其实还可以设置其他的控件的其他属性; lLayout.addView(editText, lParams); lLayout.addView(button, lParams); |
1 |
setContentView(lLayou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 Called when the activity is first crea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LinearLayout lLayout = new LinearLayout(this); lLayout.setOrientation(LinearLayout.VERTICAL); EditText editText = new EditText(this); editText.setLines(3); editText.setGravity(Gravity.TOP|Gravity.LEFT);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 lParams = new LayoutParams(LinearLayout.LayoutParams.MATCH_PARENT,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WRAP_CONTENT); lLayout.addView(editText, lParams); Button button = new Button(this); button.setText("插入随机表情"); lLayout.addView(button, lParams); setContentView(lLayou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