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mail 本地邮箱密码破解思路方法分享

本文主要以 POP3 为例讲解, 其他邮件协议可以参考思路, 自行尝试解决。

最近发生了一件比较尴尬的事, 公司邮箱密码忘记了, 又不想麻烦 IT 部门更改, 就想尝试下自己破解下本地的密码。 (密码已经以加密形式保存在本地电脑)

看到网上分享的一些办法, 如下:

  • 破解本地密码文件。(密文通过秘钥(不通版本秘钥有差别), 异或运算计算出的密文密码, 解密就是按照加密规则逆运算回去)
  • 去掉 SSL 访问, 用抓包工具( Wireshark 等)抓取明文数据。

第一种耗时耗力, 版本差异引起方法不通, 还需要破壳工具啥的自己去实际抓抓。

第二种不能用, 公司邮箱服务不允许明文连接, 加密数据不好破解。

所以我用了另一种方式, 下面直接分享步骤和代码, 后面再分享思路

  1. 更改 hosts 文件, 添加如下内容:
  2. 更改 Foxmail 邮箱服务配置, 去掉 SSL

  3. 启动 Python 写的服务程序, 代码如下:

  4. Foxmail 中点击 “收件” , Python 服务打印用户名密码:

    本地的加密用户名就获取到了。

下面说下思路。其实思路也很简单, 就是模拟 POP3 协议, 写个假的 POP3 服务, 然后让 Foxmail 连接这个POP3 服务, 并把用户名和密码发送给我们的 POP3 服务。也是参考抓包提取密码的方法。只是没见过其他人分享过, 自己就分享了下, 其他邮件协议也可以参考下, 不需要把邮件协议完全模拟出来, 只要能够骗过 Foxmail 把用户名密码传过来认证就可以了。

下面大体说下 POP3 协议:

  1. TCP 三次握手, 连接到 POP3 服务
  2. 服务端发送 “+OK...” 信息, 表示服务已经准备好, 等待客户端发送认证信息。( POP3 消息边界符也是 CRLF, 别忘记在消息后面添加)
  3. 客户端 发送 USER <邮箱名> 到 POP3服务
  4. POP3 返回 “+OK” 消息, 等待客户端发送密码认证
  5. 客户端发送 PASS <邮箱密码> 到POP3服务
  6. POP3 返回  “+OK” 消息, 表示认证成功, 就可以等待客户端接下来的操作。
  7. 客户端发送 QUIT 表示断开连接。

基于这个步骤, 我们就可以写个模拟 POP3 协议的服务, “骗取” Foxmail 的本地密码。

当然这种只适合用户忘记本地密码。

参考链接


Foxmail 本地邮箱密码破解思路方法分享

Javascript中this指向丢失原因及解决办法详解

大家都知道 JS 中的 this 关键字通常出现在函数或者方法中,用来指向调用该函数或者方法的对象。但是在很多时候 this 的指向却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这一篇文章就一起来看看到底该如何判断 this 所指向的对象,同时在 this 指向丢失情况下如何恢复。

this指向丢失

相信有过面向对象编程经验的朋友对于 this 的使用不会陌生,来看两个例子

这里的 this 指向的是构造函数生成的对象 zhangsan,对象调用自身的方法 sayHello(),其中的 this 自然不会有什么指向问题。

这里只是把构造函数换成了 class 语法的方式,this 指向的是类实例 xiaofu,实例调用自身的方法,其中的 this 也不会有什么指向问题。

但是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注意 setTimeout 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函数名,而并不是具体的函数调用。

所以这里并不能直接传递 zhangsan.sayHello(),不然会马上执行。

本意是想等待 2 秒之后再打印,结果打印完发现 this.name 并没有打印出来,this 指向丢失了。按照 this 指向调用函数的对象的逻辑,说明 2 秒后调用 sayHello() 这个方法的已经不是 zhangsan 这个对象了。

如果在方法中打印一下 this,就会发现此时 this 指向的是 Window。也就是说最后一句可以像如下改写

执行异步操作的时候是将一个函数丢给浏览器,2 秒以后,浏览器去直接执行该函数。

这时候可以引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包含 this 的函数无法在定义的时候,而只有在被真正执行的时候才能知道this指向哪个对象。

再看下面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因为 sayHello 这个方法真正执行的时候是被 lisi 这个对象调用,所以 this 指向的是 lisi 这个对象,this.name 打印了出来也是 lisi

多重调用以及箭头函数

可能有朋友又要问了,那我直接执行 zhangsan.sayHello() 不也是相当于在 Window 中去执行这个函数吗?

让我们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这里调用的 sayHello 函数是 info 对象下的,可以看到函数中的 this 指向的是 info 对象,而并不是 zhangsan 对象。这里又可以引出另外一个重要的结论:多重调用下,函数中的 this 只会指向函数的上一级对象。这里函数的上一级对象是 info,所以虽然 zhangsan 中也有一个 name,但是并不会被引用。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箭头函数。

箭头函数在 ES6 中被引入,写起来简洁明了,但是有一个特点需要注意,就是箭头函数没有独立的 this,其中的this 会自动从上一级继承。

所以如果改写下上面的代码

可以看出,箭头函数中使用 this 就和直接在 info 中使用 this 效果一样,都是指向 zhangsan 对象。

this指向丢失解决办法

再把话题回到 this 丢失上面来。

想要恢复 this 指向,根本逻辑就是想办法还是让 this 定义时候的对象来调用 this 所在的函数,回到上面的例子就是让 zhangsan 来调用 sayHello()

有两种方式可以来实现,第一种是多添加一层函数调用

这里的最后一句相当于 Window.zhangsan.sayHello(),根据上面的规则,this 指向的是上一级对象,也就是zhangsan,所以可以成功打印出来。

并且这里使用箭头函数同样有效果,因为这里的函数只是起到多加一层包装的作用,并没有实际作用。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特殊情况:

这个情况不是很好理解,为什么箭头函数包装的 this 就可以传递过去?

其实,更方便理解的等价的写法如下:

 注意如下函数:

这样修改会更方便理解。其实本质上箭头函数本质上就是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保持了对外部对象的引用,因此不会出现 this 丢失的情况。

第二种方式是利用函数的 bind 方法,使用语法如下

这里就是将函数 func 绑定到了 context 这个上下文上,返回一个新的函数。不管被谁调用,这个新的函数里面的this 永远指向 context

这里就是将 sayHello() 这个方法绑定到了 zhangsan 这个对象上,以后不管这个返回的新函数被谁调用,都可以成功返回 zhangsan 中的 this.name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只能绑定到构造函数返回的具体对象上,而不能直接绑定到类名 Student 上。

同时要注意 bind 并不支持级联操作

这里首先将函数f绑定到一个对象,然后马上级联操作绑定到另一个对象,可以看出只有第一个 bind 起了效果。

同时这里也可以看到只有在函数执行的时候才会将 this 指向具体的对象

bind传递函数参数

这里再提一个 bind 方法的进阶用法,就是固定函数传递的一部分参数值,有一点类似 python 中的 partial 函数。因为 bind 方法除了第一个参数是上下文,后面还可以接函数的默认参数值

这里修改了 sayHello() 方法,必须要传递一个参数,如果想以后每次执行该方法的时候都是传递参数 99 就可以像上面那样。

下面来一个更通用的例子。

有一个需要传递两个参数的函数如下

通过 bind 方法将第一个参数值默认为 99,并返回一个新函数。这里因为没有 context 需要传递,所以第一个参数放 null,不能省略

注意这里只能是按照参数的先后顺序进行默认值传递,例如这里就不能跨过 agename 传递默认值。

总结

JS 中的 this 使用起来并不像其他 OOP 语言中的类似关键字方便(例如 python 中的 self),因为有指代丢失的问题出现,只能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多多练习,熟能生巧了。

参考链接


Javascript中this指向丢失原因及解决办法详解

Urvanov Syntax Highlighter: WordPress 5.6+/PHP 7.4+/PHP 8+ 完全兼容

一直使用  Crayon Syntax Highlighter (Crayon语法显示) 作为 WordPress 的代码高亮插件。但是这个插件已经长时间没有更新维护了,导致无法兼容最新版本的 Wordoress

开发者 urvanov 进行维护的二次开发项目,在 Crayon Syntax highlighter 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二次开发,解决了CrayonWordPress 5.x 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插件主页: Urvanov Syntax Highlighter,作者在原基础功能上进行了语法语言支持完善等优化,使用下来很赞。

Urvanov Syntax Highlighter
Urvanov Syntax Highlighter

支持经典编辑器和新编辑器,代码块直接插入。使用体验与 Crayon Syntax highlighter相同。

参考链接


Flutter调试 iOS 真机卡在启动页面,报错 “try setting IDEPreferLogStreaming=YES”

最近,Flutter 升级到最新版本之后,iOS 真机调试的时候持续卡住在启动页面。

Xcode 输出如下报错信息:

Flutter 系统信息如下:

继续阅读Flutter调试 iOS 真机卡在启动页面,报错 “try setting IDEPreferLogStreaming=YES”

Compare Arrays in JavaScript

HarmonyOS NEXT 系统推荐使用 Lodash 库,更符合开发直觉。

Arrays are objects in JavaScript, so the triple equals operator === only returns true if the arrays are the same reference.

How do you compare whether two arrays are equal? Equality is a tricky subject: the JavaScript spec defines 4 different ways of checking if two values are "equal", and that doesn't take into account deep equality between objects.

In cases like this, it helps to be as explicit as possible about what you mean by "equal."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sking a question in the right way often makes the answer obvious.

With that in mind, here's 3 definitions of equality for arrays and how to check them.

Same Length, Each Value Equal

One approach for comparing a and b is checking if each value of a is strictly equal to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of b. This works well if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arrays are primitives as opposed to objects.

Deep Equality With POJOs

The previous arrayEquals() function works great for primitive values, but falls short if you want to compare objects by value.

One neat way to take into account object values is comparing arrays by their JSON.stringify() output.

This approach is handy because it requires minimal code and no outside libraries. However, comparing JSON.stringify() output has an unfortunate edge case that may be a problem depending on your use case. Since undefined isn't a valid JSON value, the below arrays have the same JSON.stringify() output, because JSON.stringify() converts undefined to null.

Using Lodash's isEqual()

In addition to the null vs undefined quirk, comparing JSON.stringify() output also doesn't take into account object types. As far as JSON.stringify() is concerned, an object with a toJSON() function that returns 42 is the same as the number 42.

Similarly, a custom object is the same as a POJO:

Lodash's isEqual() fun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akes all this into account.

Lodash's isEqual() function is the way to go if you need all the bells and whistles of checking that objects have the same class. The JSON.stringify() approach works well for POJOs, just make sure you take into account null and only use it with trusted data - toJSON() can be a security vulnerability.

参考链接


Compare Arrays in JavaScript

make: *** No rule to make target `sqlite_cfg.h', needed by `.target_source'

前置条件

  • macOS Sonoma (14.4.1) 
  • MacBook Pro 2023-Apple M2 Pro (4能效核、8性能核、32GB内存、2TB磁盘)
  • Homebrew (4.2.18 或更高版本)
  • Xcode Version 15.3 (15E204a)
  • DevEco Studio NEXT Developer Preview2 4.1.3.700

错误信息

源代码编译 sqlite3

或者使用 pod 安装 sqlite3 报错:

观察源代码目录,也确实没有 sqlite_cfg.h 文件生成。

继续阅读make: *** No rule to make target `sqlite_cfg.h', needed by `.target_source'

Flutter: Xcode error “Unable to boot the Simulator“

使用 flutter、Android Studio ,通过iOS模拟器运行项目,一直一切正常。

某次重启后无法启动模拟器,报错信息如下:

解决方法,亲测有效:

macOS 14.4.1以及更高版本:
进入 “系统设置”→“通用”→“存储空间”→“开发者” 删除 “XCode 缓存” 。

在 macOS 13 及更高版本上:
进入 “系统设置”→“常规”→“存储”→“开发人员”
删除“开发者缓存”

在 macOS 12 及更低版本上:
转到“关于本机”→“存储”→“管理”→“开发人员”

参考链接


Flutter: XCode error “Unable to boot the Simulator

Podman安装最新的JFrog Artifactory制品仓库

1、前言

JFrog Artifactory 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支持所有开发语言,功能最强大的二进制制品仓库。

2、系统平台

操作系统 : Ubuntu 22.04.4 LTS (GNU/Linux 6.5.0-26-generic x86_64)

3、安装依赖&拉取镜像

使用 OSS 社区版本,官方有详细说明介绍

完整的执行指令如下图所示

执行上面的指令后,可以看到 releases-docker.jfrog.io/jfrog/artifactory-oss 镜像下载进度。

4、启动配置

首先要创建本地的数据目录,然后启动的时候挂载本地创建的数据目录即可。

执行启动指令: 

查看进程及IP跟端口号,启动一切正常了,打开浏览器访问系统看看效果。

查看启动文件:

内容如下:

需要额外注意的一个地方是,给出的路径必须是完整路径 “/home/podman/.dockers/jfrogoss”,不能是 “~/.dockers/jfrogoss”,Systemd不能正确展开 “~” ,导致路径找不到,从而在启动的时候失败,报告错误代码 125 。

Systemd 配置,开机/重启自动启动服务:

5、访问、登录

Access Artifactory from your browser at: 

http://SERVER_HOSTNAME:18082/ui/

For example, on your local machine: 

http://localhost:18082/ui/

默认用户名:admin, 密码: password

启用匿名访问:

Maven服务器配置

客户端配置 http://SERVER_HOSTNAME:18082/artifactory/maven-remote/

参考链接


修复 SecurityException: getDataNetworkTypeForSubscriber 问题

1.问题

  • 用户切换改变网络的过程中,应用概率会出现崩溃,日志如下

另外一种场景就是集成了华为的二维码扫描  com.huawei.hms:scanplus:1.3.2.300 ,这个  SDK 比较奇葩的地方在于,使用 Wi-Fi 网络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但是在手机流量的情况下,不申请 android.permission.READ_PHONE_STATE 权限,初始化这个 SDK 会导致应用闪退。

崩溃堆栈如下:

2.分析

  • 根据 SecurityException: getDataNetworkTypeForSubscriber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安全性异常,所以猜测应用在 Android11 的权限有关,由于缺少该权限导致无法访问接口而异常。

  • 找到网络状态检测方法,可以看到调用了 TelephonyManager.getNetworkType()接口获取网络类型,该方法是需要 READ_PHONE_STATE 权限的,该方法上面也有 RequiresPermission 注解声明

  • 进一步分析,接口的调用堆栈为:

3.解决方法

参考链接


修复 SecurityException: getDataNetworkTypeForSubscriber 问题

Linux使用SMB给macOS做无线Time Machine备份

前要:

一直以来使用外置硬盘给Mac做Time Machine备份盘,但是存在若干不够方便的地方,如:

  • 磁盘需要格式化为APFS格式,虽然APFS的“卷共享容器空间”的机制可以很方便的让Time Machine卷和其他资料卷共用空间,而不是像传统的分盘让空间分隔,还要考虑空间分配问题。但APFS格式只在macOS设备间方便使用
  • 虽然在不连接磁盘的情况下,内置存储也会保留24小时内到每小时快照,但总是需要刻意记起找出插入硬盘进行备份的操作

正好最近使用旧电脑刷了Ubuntu用作NAS使用,于是想了解关于如何配置无线Time Machine

无线Time Machine的共享协议选择:

最开始找到的教程是使用AFP的开源实现netatalk让Linux支持AFP共享协议,然后作为Time Machine盘。但发现netatalk最近曝出过严重漏洞项目本身在GitHub也只有0.2K Star的关注。主观感觉其稳定性是存在疑问的。

后来发现,并不一定是AFP协议的共享才能做Time Machine备份盘;Samba只要进行一些配置就能做Time Machine备份用了

在 Mac 上可以与时间机器配合使用的磁盘类型

在Apple官方文档中说明有写到

【提示】如果可以选择 SMB 或 AFP,请使用 SMB 来备份到外置备份磁盘。

目前Apple官方也是更推荐使用SMB协议来作为无线Time Machine备份的

Linux上Samba的配置

首先需要安装avahi和samba,关于其安装和配置和samba用户的设置管理这里不再赘述,不同的Linux发行版安装方式会有一些差异,可以自行搜索。

个人的 /etc/samba/smb.conf 内容如下

其中,与 Time Machine 的启用相关的关键部分为:

因为个人这里是只配合自己的Mac使用的,所以配置文件尽量确保了安全性和与macOS设备的兼容性,比如在global中把最小连接协议设置为SMB3_11,强制启用了传输加密,和很多更加兼容macOS的fruit选项。请根据个人需求修改。

配置可参考

Configure Samba to Work Better with Mac OS X

最后使用systemctl restart smbd另配置生效即可。

备份盘的选择:

上述配置文件中,/media/xiaoming/WD是外置硬盘在fstab中设置挂载的路径,而Time Machine备份的目录则放在了该目录的./tmbackup下。登陆用户我设置为“xiaoming”,并确保这两个目录都具有用户“xiaoming”的权限读写。后续在使用SMB访问时,才能正常读写文件

特别提示:如果你的外置磁盘并非ext4这样的适合Linux使用的格式,而是如exFAT这种,会出现问题。像exFAT是不兼容在Linux上的文件用户分组的。个人测试,exFAT磁盘中所有文件所属只能为root:root。且使用sudo chown -R xiaoming:xiaoming也无法更改权限。建议备份磁盘文件后,格式化为ext4这种适合Linux使用的格式

macOS上的配置:

打开访达,边栏上应该能直接看到服务器,点击后点上面的“连接身份...”,再点“注册用户”,输入用户和密码,勾选“在我的钥匙串中记住此密码”,点连接,随后会显示出多个共享,多选连接即可。

如果边栏没有,则需按command+K来手动连接,输入smb://xiaomingnas.local。这里xiaomingnas.local中的xiaomingnas是主机的hostname,通常avahi的mDNS服务会使用<hostname>.local作为域名。点连接,后续步骤与上述相同。

随后在Mac的系统设置-通用-时间机器,点+号,就能选择设置的Time Machine进行备份了。然后根据提示设置登录用户名,时间机器的加密密码即可。

无线备份受限于网络传输速度,首次备份可能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可耐心等待。

Time Machine默认设置了速度限制,以保障网络和磁盘可正常使用,首次备份可以在Mac上暂时解除该限制

用外置磁盘和无线共享设置Time Machine的区别:

使用外置磁盘备份,点击边栏上的卷后,可以看到目录形式展示的每次的备份,并直接查看其中的目录文件。还可以方便地多选备份进行删除,来腾出空间占用

而使用SMB共享作为备份盘。这会在共享路径下生成一个类似“小明的MacBook Air.sparsebundle”目录。大致结构如下

其中bands目录中会有大量固定大小为67MB的二进制文件,这些便是备份的数据。

Apple官方对sparsebundle的解释的大致意思是,它是一个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可按需收缩和扩大的可扩展文件。

在 Mac 上使用“磁盘工具”创建磁盘映像

这样看用SMB共享设置Time Machine实际上更加灵活,相比之下不挑磁盘格式,且备份在Linux上的磁盘中仅作为某个路径下的某个目录存在,而不像使用外置磁盘备份一样单独占据一个APFS卷。

但其不能像外置磁盘一样,可以任意多选删除备份来腾出空间。但可以设置fruit:time machine max size来限制备份大小,这样达到空间临界点时macOS就会自动删除最旧的备份来腾出空间。当然,磁盘备份同样也可以在添加APFS卷时,通过设置“配额大小”来限制Time Machine过度膨胀(但设置完毕后不易变更)

实际使用的体验:

无线备份的速度慢于磁盘备份,这取决于你的局域网环境。不过备份过程同样是完全无感的,和有线备份一样,即使是合盖休眠情况下也会自动创建备份。

Time Machine是可以同时备份到多个位置的,因此可以同时使用磁盘备份和无线备份,这样数据安全性也更好。如果再配合zerotier异地组网,设置一个异地的NAS作为无线Time Machine,那么你就得到了一个符合“3-2-1原则”的,完全无感、自动化、无需干涉的备份系统。且Time Machine本身也有加密,无惧因备份介质遗失导致数据泄漏的风险。

考虑到传输速度,无线的Time Machine用于找回过去的文件没有问题,但不太适合做整机恢复,如果是换机这种操作,还是建议使用磁盘备份节省时间。

更建议使用 docker-timemachine 镜像进行配置,可以在搜索 docker-timemachine 然后进行配置。

参考链接


Linux使用SMB给macOS做无线Time Machine备份